12月10日,贵州省高校“预征班”试点建设总结推进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召开,全省各市州征兵办、75所高校征兵工作站相关负责人齐聚贵阳,通过现场观摩、经验交流、制度研讨等方式,总结推进高校“预征班”建设。
会议期间,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贵州大学、贵州师范大学、贵州财经大学“预征班”建设情况,观看试点高校训练科目演示;6所试点高校在会上进行经验交流;与会人员对有关制度文件进行研究讨论。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乾飞、省军区动员局局长兼省征兵办公室主任隋圣陶出席会议,并总结部署下一步工作。会议由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战勇主持。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肖远平出席并致欢迎辞。
肖远平在致辞中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,对各级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,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!他指出,以“预征班”建设为着力点的征兵工作改革,是贵州省军区、省征兵办切实推动高质量征兵和高质量兵员的有力举措。此次会议聚焦预征班常态化建设,分享征兵与国防教育实践成果和宝贵经验,必将有力促进高校征兵与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,为强军兴军贡献高校力量。
今年6月,省征兵办、省教育厅联合印发《贵州省高校“预征班”试点建设实施方案》。明确贵阳市、黔南州为“预征班”建设试点单位,指导辖区高校试点先行,探索路子和方法经验;指定贵州大学、贵州师范大学、贵州医科大学、贵州财经大学、贵州师范学院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6 所高校为省级试点高校;要求全省各高校,按照人员选拔精干化、场地设施配套化、训管人员专业化、管理模式规范化、教育训练军事化的“五化”标准,开展高校“预征班”建设,打造高校征兵的“储水池”。通过近半年的试点探索,总结形成了以《关于加强高校“预征班”建设的意见》为指导,以《贵州省高校“预征班”工作规范》《高校“预征班”教案示例》《征兵体检常见问题健康管理手册》为支撑的“1+3”制度成果,为“预征班”的全面规范推广奠定了基础。在各试点高校,进入“预征班”统一训练和管理的大学生,入伍意愿更加坚定、身体素质明显提高、军事技能逐步提升,为向部队提供高素质兵员打下坚实基础。
在观看“预征班”学员精彩的展演示后,张乾飞对演示人员表示肯定和鼓励,强调“强国必须强军,军强才能国安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,知识丰富、思维活跃、敢于拼搏,是祖国的希望、民族的未来。我们贵州高校的大学生要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立志强军有我的使命担当,‘预征班’学员们要勤于学习技能、锻炼体魄,积极参军报国,不负时代、不负韶华、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。”
近年来,我省征兵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,迈入全国第一阵营,2021年大学生征集率、大学毕业生征集率再创新高。贵州省内高校征兵任务完成数,从2016年到2021年增幅达14倍,省内高校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68%,高校征兵主阵地作用凸显。目前,全省75所高校中已有67所建立了“预征班”,参加人员达6500人。
战勇在主持讲话中强调,此次会议吹响了全面推进高校“预征班”建设的冲锋号,要求各高校要提高站位抓落实,高校要提升政治站位,凝聚思想共识,把“预征班”建设作为贯彻习总书记指示和“两征”改革要求的具体举措,切实把抓建责任担起来;要聚焦重点抓落实,要持续巩固高校征兵主阵地的作用,把大学毕业生征集摆在“预征班”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,全面提升毕业生征集的数质量;要补齐短板抓落实,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。
“高校‘预征班’,通过预征预储有效提高宣传发动的‘精准度’,通过医疗干预有效提升征兵体检的‘合格率’,通过预先训练扫清入伍适应的‘拦路石’,通过定向培养探索精准征集的‘直通车’,通过典型带动打造国防教育的‘风景线’,意义重大、作用显著。全面推开高校预征班建设,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征兵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,各地各高校要坚持高位推动、规范抓建、合力攻坚,进一步提升高校‘预征班’质量效益,重点提高毕业班学生比例。”隋圣陶强调,下一步,将加大高校征兵量化考评力度,引导各高校精准施策、靶向用力,推动我省高校征兵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会议还为试点高校“预征班”进行授旗,对启动明年高校征兵工作作了安排部署。